在家具裝飾中起重要作用的各種面和線
匠師們有不少專門術語稱呼
現(xiàn)代木工慣用“線腳”一稱
在傳統(tǒng)紅木家具上,我們不難看到,體現(xiàn)產(chǎn)品文化、藝術的技藝,除了特定的“操作技術”外,還包含著許多特殊的文化內(nèi)容,體現(xiàn)了人們實現(xiàn)傳統(tǒng)家具造物的種種思考和睿智。
中國古典家具以其精湛的工藝令世人驚嘆古人的智慧,比如說古典家具中最為常見和常用的線腳裝飾,突出的特點是通過家具部件表面處理產(chǎn)生的,或凹,或平,或凸的各種“線型”來體現(xiàn)不同的風貌。
眾所周知,“線腳”可說是明式家具的命脈,是中國家具形體線條美的重要表現(xiàn)形式。而匠人造器,即使是一條“明式捏角線”的應用和設計,都會幾經(jīng)周折,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,才能在家具造型中取得效果。
桌案類線腳--豎面與截面
椅登類線腳---豎面與截面
床幾線腳---豎面與截面
古典家具上常用的線腳有多種,常見的有皮帶線、碗口線、鱔魚肚、鯽魚背、芝麻梗、竹片渾、陽線、陰線、文武線、捏角線、洼線、凹線、瓜棱線、劍棱線、方線等共有幾十種,但形狀都是介于方(含長方)和圓(含橢圓)之間的變形。
大致分為上下不對稱和上下對稱兩種,上下不對稱的線腳不論形狀如何,匠師們都叫它們做“冰盤沿”,言其像一種盤具的邊緣。還有一些術語來描述這些線腳,例如,邊框的長邊稱為“邊抹”,短邊稱為“抹頭”,凸面稱為“混面”等。
邊和抹頭的線腳---冰盤沿線腳
傳統(tǒng)紅木家具追求線條美,裝飾題材也受文化影響呈現(xiàn)出不同風貌。同時,傳統(tǒng)紅木家具的裝飾手法也有獨特之處,其中尤以考究而多變的線腳最為突出。線腳在傳統(tǒng)紅木家具上的應用,主要在邊抹、棖子、腿足等部位。
傳統(tǒng)紅木家具的線腳形式十分豐富,有捏角線、陽線、活線、凹線、文武線、皮條線、芝麻梗線、竹板溫線等。
陽線:指高出平面,或渾面凸起的線形;凹線:指凹入平面的線形;線香線:是所起陽線的一種樣式,線形挺直,圓曲率比一般陽線大,在家具的線感比較強烈;劍棱線:指中間高,兩邊斜仄,猶如寶劍的劍背;皮帶線:指一種比較平扁但又較寬的陽線,因為像馬車上使用的皮條而得名;較窄的叫皮條線。
攔水線:沿著桌面邊沿起出一條凸起的陽線;弄洞線:指兩邊高起,中間凹進的一種線形;芝麻梗:指用兩條洼線(內(nèi)凹弧線)組成的線腳;竹片渾:指像竹片那樣圓弧形的渾面;文武線:指由一渾(外凸)一洼(內(nèi)凹)兩種線形組成;捏角線:指方形材或長方形材在邊棱上打折的線形;瓜棱線:明代家具腿足做成起棱分瓣一類的線腳;天盤線:與攔水線相似,但位置在面框的內(nèi)沿;改竹圓:一種像鼓圓凸起的線腳。
以蘇作家具為例,插肩榫酒桌或條案牙條上鎪出壸門曲線并沿邊起陽線,腿足沿邊也要起陽線和牙條連接起來,仿佛一氣呵成,形成完整而優(yōu)美的輪廓。無束腰條桌,邊抹、腿足、直棖都打洼踩線,都是為了使不同的構件之間的線腳和平面渾然相接,銜接貫通,取得完整統(tǒng)一的效果——“交圈”。
傳統(tǒng)紅木家具的腿足造型多變,有搭葉、虎豆、靈珠、如意一根藤、線葉、擒活、活線卷珠等幾十種,這些腿足上的線刻也十分細膩。傳統(tǒng)紅木家具還喜歡用絳環(huán)板裝飾,案、幾、墩的束腰上往往裝絳環(huán)板。絳環(huán)板的造法頗多,通常開孔透挖而不用浮雕,并沿著開孔邊緣起燈草線,紋樣既有簡單的筆管式,也有繁復的卷云式或海棠式。
總而言之,線腳的使用使得家具整體線條更為流暢,豐富了家具形態(tài)空間層次感。而線腳的凹凸又能夠產(chǎn)生光質(zhì)效果,使家具的造型更加充實。精致的線腳與厚重的家具形體形成對比,鮮明的突出了線形美的裝飾性。
版權聲明:由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(wǎng)絡,另外有些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。若涉及以上版權問題,敬請原作者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或處理。